第452章 罗科索夫斯基的苦恼 (第2/2页)
罗科索夫斯基原本对克留乔金有怨气,但听他解说完之后,知道错怪了他,便轻轻地叹了口气,说道:“我刚刚在空中看到,被击毁的坦克残骸延绵四五公里,也就是说,希德贾耶夫上校的部队在突破德军防线后,就不顾一切地冲向了奥尔洛夫卡地区,试图与第62集团军派往那里的部队会师。”
“依我看,是崔可夫排除的部队行动太迟缓,才导致希德贾耶夫上校的部队被歼灭。”得知克留乔金已经做了他能做的一切,捷列金又把怨气转移到与坦克旅会师的部队身上:“司令员同志,您知道那支部队的番号吗?”
“知道。”罗科索夫斯基微微点了点头,说道:“是索科夫中校的步兵第73旅。”说完部队的番号之后,见捷列金一脸茫然的样子,他知道捷列金刚上任,很多情况还不了解,便又补充说,“这支部队原本是大本营用来防御马马耶夫岗的,他们在两个月的战斗中,取得极大的战果。这次为了迅速地实现与我军的会师,崔可夫才调动了这支部队北上。飞机在奥尔洛夫卡上空徘徊时,我看到地面有几辆被击毁的德军坦克,经过和东南方面军的沟通,才知道索科夫率领部队赶到这里后,曾经和德军的坦克分队遭遇过,并发生了战斗……”
捷列金等罗科索夫斯基说完后,沉默了许久,才开口问道:“司令员同志,既然我们与第62集团军会师的行动失败了,那接下来该怎么办?”
“经过我的观察,敌人在我军正面的力量很强大,机动性也很强,他们占据着很有利的地区,要知道,这里以前曾是我军部队构筑防线的地区,有着众多的防御工事。以我们现有的实力,要想再次突破敌人的防御是非常困难的。”罗科索夫斯基表情严肃地说:“因此我们只能就地转入防御,等待合适的时机,再向敌人发起进攻。”
“就地转入防御?”听到罗科索夫斯基这么说,捷列金有些不乐意了:“司令员同志,我们方面军的任务是解救斯大林格勒,不是停在这里无所事事。”
“军事委员同志,”对于恼羞成怒的捷列金,罗科索夫斯基依旧用平静的语气说:“我们并不是什么都不做。一旦我们察觉德军向斯大林格勒发起新的进攻时,我们就向正面的敌人发起进攻,将他们的有生力量牢牢地牵制在这里,以减轻城里守军的压力。”
“原来是这样啊。”捷列金搞清楚罗科索夫斯基的意图后,表情变得轻松了许多,随后说道:“司令员同志,我们已经把各集团军司令员都召集到这里了,你有什么任务的话,尽管向他们布置。”
罗科索夫斯基把手下的集团军司令员召集到这里,主要是为了宣布停止进攻,并就地转入防御之事。等他宣布完命令后,巴托夫有些担心地说:“司令员同志,我们停止进攻,并就地转入防御的行动,经过最高统帅部的许可了吗?”
“巴托夫将军,”罗科索夫斯基态度和蔼地说道:“此事我已经和副统帅朱可夫大将商议过了,他觉得我们现在不应该把宝贵的兵力,浪费在这种没有意义的反击中。他认为,就地转入防御是为了积蓄力量,为下一次进攻做准备的。”
得知让部队就地转入防御,是得到了朱可夫的允许,众人的心里顿时感到踏实了许多。既然副统帅都这么说,那么大家就没有必要再徒劳地向德军的阵地发起进攻,而是应该利用这段时间,补充兵力和武器弹药,等待新一轮进攻的开始。
等参加会议的指挥员都离开后,马利宁有些顾虑地问罗科索夫斯基:“司令员同志,朱可夫大将有没有说,燃我们什么时候,再发起对德军的进攻?”
“十天之内。”罗科索夫斯基苦着脸说道:“朱可夫大将觉得经过十天的补充,我们部队应该重新具有突破德军防线的实力,因此下一轮进攻,在十天后的清晨发起。”
听到罗科索夫斯基的这番话,军事委员捷列金是喜笑颜开,因为这么一来,部队就能再次从敌人的侧后方发起攻击,与城里的守军会师;而马利宁却是眉头紧锁,他心里觉得,就算等十天再向敌人发起进攻,仍然是非常仓促的,部队缺乏必要的兵员和物资供应,来支持新的反击,因此很难取得理想的战果。
想到这里,马利宁鼓足勇气对罗科索夫斯基说:“司令员同志,我觉得您应该直接向最高统帅部报告,请求他们为我们提供足够的兵员和技术装备,否则就算十天之后发起的进攻,我们依旧很难取得什么战果。”
“参谋长同志,我是方面军司令员,难道我不清楚部队现在的情况吗?”罗科索夫斯基等马利宁阐述完自己的看法后,板着脸、面无表情地说:“但十天之后对德军再次发起进攻,是朱可夫以副统帅的身份所下达的命令。别说我们能得到有限的兵员和物资的补给,就算什么补给都没有,我们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正面的敌人再次发起进攻。”
“可是准备不充分的进攻,只会进一步削弱我军的实力。”马利宁着急地说:“司令员同志,您还是找机会和朱可夫大将商量一下,取消这种没有意义的进攻吧。”
罗科索夫斯基用眼睛盯着马利宁,说道:“参谋长,我想有必要提醒你一句,不管在新一轮的进攻中,我军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是为了阻止德军占领斯大林格勒。什么进攻是没有意义的这种话,我以后不想再听到,明白吗?”
“明白了,司令员同志。”马利宁挨了罗科索夫斯基的批评后,立即意识到自己有点口不择言了,连忙向他保证说:“我以后不会再发表类似的言论。”(http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