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都来书库 > 金鳞开 > 七零二 野化

七零二 野化

七零二 野化 (第1/2页)

叶尔羌汗国从耶历一五一四年建国,距今已经一百四十二年了。其建立者赛依德是个有蒙古血统的突厥贵族,在更西面的国度,将这样的人称作蒙兀尔人,所以他的帝国也被称为蒙兀尔帝国。
  
  在大明眼里,这个最鼎盛时代也不曾超过一个行省的国家,根本不能算是帝国。而且因为赛依德自诩成吉思汗的后裔,所以仍旧将他归于蒙古人,建都莎车的叶尔羌汗国也就成了一个蒙古部落外藩。
  
  虽然这个外藩最强大时占据了哈密和吐鲁番等东部地区,但现在已经势微,这些东部地区被瓦剌人的各个部族分割占据。隆景五年至六年的第一次天山之战,正是将叶尔羌人的势力彻底清除出去。
  
  在明廷内部,也曾有人提出联络叶尔羌,平衡广袤的天山南北路。然而大明最终未争取叶尔羌汗国的支持,乃是因为作为突厥化的蒙古汗国,这个国家主体信奉先知默罕默德——大明官方定名为:默教。
  
  叶尔羌汗国的创立者,赛依德汗正是对**发动圣战,因高原反应而死。这段历史过去未久,出于意识形态的考虑,大明只能在佛教和默教之间选择一个。
  
  显然还是佛教更适合大明对当地的统治。
  
  何况自从五十年前,西方默教的黑山和卓进入叶尔羌传教,继而白山派也进入该国。如今这个国家因为黑山派和白山派纷争,根本无力进行高效的配合行动。大明是个讲究效率的国家,更倾向于瓦剌的准噶尔和和硕特。
  
  那两个部落可是今晚喝酒说好发兵,明日一早就可以大军出动的高效率盟友。
  
  ……
  
  朱慈烺前世并没有孩子,如今不得不在太子教育的问题上摸着石头过河。在儿子年幼不懂事的时候,他还能一直带在身边。随着儿子年纪一天天长大。需要接受更细致的系统教育,自然不能带在身边培养。
  
  在皇太子入读的宗学里,师傅先生都是多方挑选的大明精英。从自然科学到人文教育,乃至体育、音乐、美术等艺术培养,并没有偏颇。事实上因为宗学祭酒东垣王朱常洁的个人爱好,音乐和美术占据的课时比例达到三分之一。
  
  朱慈烺亲自设计的课程。当然也不可能出现偏重文科的情况。
  
  问题在于皇太子自己喜欢。
  
  在课余时间他愿意自己捧着四书五经探寻古仁人之心;愿意花时间去揣摩《春秋》里的字词字义;并且他由衷向往成为颜渊那样的大儒贤者……就如他叔叔永王殿下从小向往成为将军一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皇太子有这样兴趣,担任语文、历史等科目的老师当然更愿意传授。得英才而教之是人生乐事,何况这个英才学生还是皇太子呢。
  
  这些老师灌输的自然是他们自己的思想和道德标准,而从大明国人的角度来说,这些儒教化的道德标准并没有丝毫错误。其中根本的核心原则甚至连朱慈烺都不能否定:比如孝,孝顺尊亲,敬天法祖;仁,关爱生命。宽厚待人;礼,尊重他人,不使人尴尬……
  
  可以说,即便是朱慈烺前世,社会几经变革,主流的父母也会教育孩子:诚实懂事讲礼貌。
  
  所以这些并不是黄道周的错,更不能归咎于儒生。
  
  如果朱和圭不是皇太子,不是这个帝国的继承人。就没有任何可以指摘的地方。
  
  问题就在于皇太子这个身份,以及用现实去打磨理想的漫长过程。
  
  想通了这个问题。朱慈烺总算摆脱了焦虑,恢复了往日的镇定。作为应对举措,他在宗学之中加入了“时政”课,要内阁舍人们亲自担任的教师,为这些孩子讲述当今大明以及周边发生的事,解释朝廷的政策用意。
  
  舍人们对大明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其他国家可以让他们羡慕。不过在解读过程中,皇太子却时常会冒出悲天悯人的普世情怀,所谓仁者爱人,这是华夏文化中极为尊崇的思想,但这种慈悯之心却与当前的国策有抵触。
  
  尤其是在天山的战事上。
  
  “父皇。儿臣读书发现从汉代伊吾卢设官之后,历朝疆域都未远过我朝哈密卫。那么哈密以西又是谁的土地呢?”皇太子回到钟粹宫,在庭中见到了亲自浇花的父皇陛下,上前见礼,求教。
  
  朱慈烺放下手里的喷壶,并没有意识到皇太子的真实用意,只当历史知识普及,道:“哈密是土语‘大门’之意,哈密以西基本属于化外之地了。蒙元太祖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台封于此地,故称察合台汗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