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尽(二) (第2/2页)
恰逢那年天灾,民不聊生,饿殍遍野,甚至在饥民之中人吃人的现象也见多不怪,天下豪杰莫不奋起反抗,一时间群雄并起,战火纷飞。当时的连赢城正值青壮,血气方刚,不顾邱西风劝阻,愤然下山。下山前夜,独上更月峰,对天发誓,必将擎三尺青芒,斩尽世间奸佞,荡清天下不平事。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虽然朝廷已病入膏肓,但是军队的战力仍十分强大,因为兵士将官均出身于豪门贵族,他们更懂得什么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以,他们必然誓死守护他们的既得利益。
连赢城初下山,便已看清了众路义军与官军之间的战力悬殊,于是他没有从军,而是单枪匹马去刺杀那些将军和豪阀。然而正当乱世,身份娇贵之人自然更加惜命,所以孤身一人的刺杀行动,效果可想而知。
直到有一天他无意中卷进一场大战,救起一位默默无闻的义军将军,在官军的疯狂掩杀下,带领三百余骑逃至深山老林。那位将军便是当今皇帝刘尚,那一战,刘尚损失将士万余,也正是那一战,成为了刘尚一生的转折点,他意识到与官军硬碰硬的正面交战必死无疑,所以,他仅带三百余骑,开始了长达六年的游击战。也是那一战,他结交了最得力的助手,也是最好的兄弟连赢城。
其实,当时在他们的军队里出现了一个亘古未闻的奇怪现象,一支军队里有两个统帅,而且两个统帅间平起平坐,没有高低之分。
随着各路义军的持续抵抗,刘尚和连赢城的游击战术日益得心应手,队伍逐步壮大,成为众义军中最强的一支。最终,朝廷的力量被消耗殆尽,帝国大厦轰然倒塌。刘尚与连赢城恩威并施,击败,收复各路义军,一统天下。
至于谁来做皇帝,将士们的思想是统一的,谁做都成,但最好是连赢城,因为两人相较之下,连赢城多了分慈悲,乱世初定,一个有慈悲心的皇帝自然要好一些,这些经历生死的将士在胜利面前已褪去了战场上的骁勇。
说实话,当时刘尚打心眼里也想让连赢城做皇帝,别的不说,连赢城成救他两次,他有感恩之心。
庆功宴后,连赢城和刘尚同榻而卧。连赢城说了一番话,第二天刘尚宣布登基称帝。
当夜,连赢城跟刘尚说,有两个理由刘尚更应当皇帝。一则连赢城在一次战役中迫于形势,必须速战速决,无奈屠了一座城,二十万无辜百姓罹难,如果他不当皇帝,御史修史时怎能放过他,众口灼灼,刘尚即便不被天下士子的唾沫星子给淹死,也将青史留恶名,遗臭万年。二则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帝王最忌功高震主,千古帝王无不如此,多少开国元勋经历了沙场激战,趟过血河,翻越尸山,最终死在天下太平日。所以连赢城不想当皇帝,他怕当了皇帝便踏入了历史的轮回,他不想杀刘尚,更不愿害兄弟。然而如果刘尚当皇帝,他自信刘尚不会害他,因为他两次救过他的命,只要还有一点良知,是不会杀救命恩人的。
第二天,刘尚称帝。连赢城只带三千骑,独自踏入北地。他们相约,他只带三千人去驻守帝国边疆,而举国之兵皆有刘尚一人辖制,且另派三万兵马,扎营于连赢城之南三百里处,一来若边境有变,可及时赶去救援,二来也可随时监视连赢城的一举一动。
君子之交,当无隐瞒。那时候刘尚是君子,连赢城更是君子,所以,这是约定,而不是算计。
后来,连赢城深知那三万兵马对自己所谓的监视其实是行同虚设,因为那都是战场浴血的兄弟。于是,可以佩剑上朝堂的镇北大将军,主动把唯一的儿子主动送往京城,嘴上说是北地严寒,想让儿子去京城过几年舒坦日子。可是是人都知道,从离开北地起,连子聿便已成质子。
镇北大将军的儿子都可当质子,皇朝内有哪路诸侯的儿子尊贵过镇北大将军之子。
从此,坊间传遍京城十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