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说搞就搞 (第2/2页)
在那样的背景下——在全国范围,自皇帝以下无人不‘穷’的时代背景下,恰好关东又有足足八家异姓诸侯,需要刘邦兴兵征讨。
异姓诸侯必须诛除,而且片刻都拖延不得;
可一旦动了刀戈,从大军开拔,一直到叛乱平定,流出去的那都是黄灿灿的金子。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不外如是。
所以,刘邦不是不懂经济、不懂钱币,亦或是不懂如何治理国家、不明白三铢铅荚钱,究竟会为汉家埋下怎样的恶果。
而是当时的状况,逼得刘邦只能用此下策,用时间换空间——用一个会破坏未来的方式,来暂且度过眼前的危机。
这就好比高利贷;
你借了,未来必定会被没完没了的利滚利压垮;
可你不借,你现在立刻马上就要饿死。
又好比两颗毒药,一个吃了立马死,一个吃了慢慢死,你还非吃一个不可……
至于三铢钱对于汉家,乃至于华夏文明的积极意义,刘荣也发现了一个。
——当年,遍及整个神州大陆的铸钱运动,虽然铸出来的全是三铢铅荚钱,但也恰恰是那场无人不参与、无人不踊跃的铸币运动,意外的在极短的时间内、极小的投入下,迅速统一了华夏货币。
无论是曾经,由春秋诸侯发行的贝壳币,还是战国列雄推行的刀币、蚁鼻钱,又或是秦半两,都在那一场运动过后,无一例外的被熔铸成汉钱。
虽然是劣钱,但那也是汉钱。
也恰恰是始皇嬴政、汉太祖刘邦先后两次统一货币,才为整个华夏民族,奠定了真正意义上的‘货币统一’的思想。
在那之后,乃至往后两千多年,都再也没有出现某地有甲币,某地用乙币,某地又用丙币的情况。
无论吕太后铸八铢钱、太宗皇帝铸四铢钱,还是历史上的汉武大帝铸五铢钱、白鹿皮币,亦或是后世那些坑死人不偿命的纸币,都无一例外的在全天下范围内流通、发行。
但也仅限于此了。
三铢钱的历史功绩,也就仅限于‘继始皇统一货币,铸秦半年后,再次强调性统一货币’这独一无二的一项了。
至于后来,由吕太后铸造的八铢钱,整体上来讲,基本就是为了给太祖刘邦的三铢钱擦屁股,而量身定做的钱币。
——秦半两太大、太重,汉半两太小、太轻;
吕后八铢刚好折中取个中间数。
至于成色,虽是比通体泛铅白的汉半两好许多,却也比通体金黄,甚至黄到发亮的秦半两逊色许多。
八铢钱存在的意义,更像是为了重建汉家的货币体系、重新建立货币信用,重新构筑国家公信力,而水到渠成的出现。
——大家看呐!
——八铢钱!
——成色没秦半两好,但也还行!
——重量没汉半两轻便,但也还行!
——最主要的是,这是真铜钱!
——而不是汉半两那样的‘伪铜钱’甚至‘伪钱’!
既然是三铢钱的擦屁股纸,那八铢钱的问题,自然也少不到哪去。
重!
只比秦半两轻三分之一,仍旧很重!
而且,不同于古朴大气的秦半两,以及小巧轻便的汉半两,吕后八铢钱不大不小的规格,真的是很不协调,让人看着极为别扭。
后世有一句明言:战斗机的战斗力,与颜值成正比!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货币——尤其是贵重金属币,其实也是一样的。
越好看的钱,注定就越受欢迎、流通越广泛,且价值越高。
很显然,吕后八铢,并不满足这一点。
于是,太宗皇帝铸四铢钱,其最根本的目的,其实就是结束自太祖刘邦铸三铢铅荚钱以来,被搞得乌烟瘴气的还是货币市场。
为汉家铸出一块轻便易携带,成色好、卖相佳,可以为后世子子孙孙沿用的固定钱币,是太宗皇帝铸四铢钱所希望得到的结果。
只可惜,阴差阳错之下,跳出来一个要垄断货币铸造业的吴王刘濞,将太宗皇帝的谋划悉数打乱。
本该成为汉家第一款‘像样点’的货币,并被长期沿用的四铢钱,也就此成为了这个名为‘汉钱币’的屎山代码上,格外耀眼的又一坨。
此番,刘荣推出五铢钱,其实就是在做当年,太宗皇帝想做、打算做,也试着做过,最终却没能做成的事儿。
当然了,有太宗皇帝当年的失败教训,刘荣自然不可能不总结、反思。
——太宗四铢的失败,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铸币权被开放,让国家货币发行机构,没能达成对货币发行权的全面掌控。
本该由国家垄断的货币发行,被无数个吴王刘濞那样的个人或团体所瓜分。
自然,就很容易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状况。
那要怎样规避?
办法有无数多种,其中最省时省力的,便是国家垄断。
——让国家内部,只存在一种由官方发行的货币,也就不存在劣币、良币之分了。
于是,在太祖刘邦开放铸币权,吕太后收归中央,太宗皇帝又再度开放之后,刘荣此番再度,且大概率永久性将铸币权收归国有,也就是可以预见的事了。
铸币权已经收归国有;
新钱五铢也已经出炉。
剩下的,就是如何让五铢钱流通,并成为市面上唯一一种法定货币了。
不同于纸币,可以新钱旧钱等额替换——贵重金属币的替换,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
没人愿意把手里的好几枚四铢钱,换成一枚五铢钱,并以此让自己的财富缩水。
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市场教他们做人。
当五铢钱成为钱币市场的唯一宠儿,并将其他各类钱币——如三铢、八铢、四铢,乃至于秦半两的生存空间都挤压殆尽后,这些无法被私人熔铸的旧钱,就只能老老实实流入少府,并被官方熔铸为新五铢钱。
但在那之前,有一件事,需要刘荣去解决。
而且这件事,不能丢给任何臣下,必须由刘荣亲自操办。
——当年,为了给太祖皇帝留面子,吕太后在发行八铢钱的同时,还发布了一道为三铢钱背书的法令。
若是不把这道存在数十年的法令推翻,那刘荣推动五铢钱的进程,或许会被拖到数百上千年的时间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