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手搓托卡马克(4653) (第1/2页)
主位面,奥密兹峰。
艾德里安的生命实验室内,原本那些创生舱早就已经被方豫收起来了,取而代之的是数十台潍柴的2000千瓦柴油发电机组。
这些柴油发电机明显都在运行,但在“寂静术”的作用下,却没有任何轰鸣声传出。
“流量调节器。”
“脉冲电源。”
“高真空泵。”
“SIB接口板。”
……
工作台前,方豫聚精会神的用各种工具组装着一个直径四十多公分的球形物体。
方豫每说一个零件的名字,柚子会用法师之手把相应零件递到方豫手里。
“腔体精度±偏差值符合设计要求。”
方豫每安装完一个组件,柚子都会扫描检查一遍和它的设计图是否一致。
只不过声音听起来闷闷的,没有了之前的活跃和兴奋。
“关键一步了。”
方豫手中拿着一块经过加工的原始熔炉炉渣和赛博朗钢,心念微动,使用初级变化本质,原始熔炉的炉渣在他手中开始变形,自动抽成了上百条长长的导线。
同时,方豫手中的赛博朗钢也开始产生了变化,坚硬的绝缘金属就像毒液一般,沿着每根导线向上流淌,给超导炉渣形成的导线包上了一层厚度不超过10微米的镀层。
紧接着,这上百条导线以一种异常复杂的螺旋缠绕方式,缠绕在12个用赛博朗钢制成的线圈基材上。
短短一两分钟,十二个不过四五厘米直径的精巧线圈就静静的飘在空中,12号将它们逐一收起,收纳在一个盒子中,然后又贴上一个TF线圈的标签。
如此这般数次,足足制作了大大小小几十个线圈,方豫又用仪器逐一检查了一下电流通过,这才把这些不同的线圈分别安装在球形物的不同位置上。
托卡马克装置异常复杂,就算原始熔炉的炉渣具备极为良好的超导特性,在摄氏五百度以内都能保持超导特性和堪比黄金的电流密度,不再需要规模庞大和复杂的液氮冷却系统进行中空冷却,但一个人制造出可以运行的托卡马克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挑战。
好在柚子的设计方案非常完善,除了超导和隔热材料之外的其他零件,基本在大周都能找到定制厂家,无非是成本问题。
成本对方豫来说,恰恰不是问题。
最核心的两组超导线圈以及等离子腔体,就需要方豫自己搞定了。
对于掌握了初级变化本质的方豫来说,将这些单一材质的部件造出来,还是比较简单的。
“呼,基本搞定,可以先用氮气测试一下约束等离子体的磁场稳定性。”
方豫兴致盎然的搓了搓手。
总算搞出来了,只要后面实验真的能成功,那人类的能源危机将彻底消失!
柚子拿出的托卡马克微型化方案采用了球形托卡马克方案,除了不需要冷却系统外,也取消了中央磁场线圈,进一步缩小了托卡马克的体积。
最让方豫感到满意的是,拥有了赛博朗钢和超导炉渣的材料突破,避免了整套系统因辐射和高能粒子轰击所造成的材料退化,因此,使用这套方案制作出的托卡马克,可以不再需要核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的中间转换。
说人话,就是终于不用烧热水发电了,通过静电及磁电转换器将高速带电粒子的高动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大大提高了能量转化效率减少能源损失的同时,也简化了系统,极大降低了制造成本和维护系统的复杂程度。
并且,通过磁约束对聚变反应的控制,可以精确控制聚变反应和能量转换过程,也能具备更快的响应速度,适应电力需求变化,对电网的冲击更小。
在做真正的聚变实验之前,还是要先用氮气验证一下整套系统对等离子体的约束有效性。
氮气本身不是聚变反应的燃料,但通过将氮气激发成等离子体,可以通过其物理行为来验证设备的有效性。
如果有效,那就用托卡马克控制单元的大模型继续学习,提高控制效果。
等到彻底验证了系统的安全性,才能进行聚变测试。
“使用380V电压,50A电流将大约产生12.5特斯拉的内部磁场强度,可以满足约束等离子体的要求,。”
柚子说了一句话后,便重新恢复了沉默。
12.5T的磁场强度,已经远远超过核磁共振最高3T的强度,但这个强度主要是内部强度,用来约束球体内的等离子体,经过内部抵消后,设备外的磁场强度已经微乎其微。
可能也就只有0.02T左右的强度,这个强度甚至比不上强一点的磁铁。
而外壳还有辐射和磁场屏蔽层,把这仅剩的磁场也牢牢锁死在托卡马克内部。
方豫把托卡马克连接上笔记本,打开几个开关,先做了一下系统检测。
系统一切正常。
通过注入口向球形托卡马克内注入了一小部分氮气后,方豫按动了一下托卡马克背面的点火开关,嗡的一声,球形等离子腔体内的氮气快速旋转起来,而与此同时,腔内的氮气温度也开始升温。
在电流的加热作用下,腔内的氮气温度逐渐升高到了氮气电离要求的十八万开尔文温度,而在温度到达的瞬间,腔体内的氮气就变成了一团闪耀着蓝紫色的光团。
在磁场的约束下,这团发着蓝紫色光芒的等离子体沿着磁力线快速的旋转,逐渐形成了一片如同银河系一般的蓝紫色光团旋涡。
第一步实验算是成功了!
方豫用力的挥了下拳头。
说明这个球形托卡马克对高温等离子体的磁约束是有效的!
接下来就是第二步实验了。
方豫关掉电源,把托卡马克提起,放进一个黑黢黢乌突突的金属箱中,设备的数据线和电源线通过箱体下方的一个洞口穿出,重新连接电源和电脑后,又往里面扔了一个盖革报警器,随后关上箱门。
刚刚是通过把氮气加热至十八万度,达到电离状态,测试这个微型托卡马克的等离子磁约束能力,但真正的聚变反应至少要求一亿度以上的高温。
而如果想要稳定保持可控的聚变反应,并且有足够的经济利益,三亿度的高温才是基本要求。
接下来,方豫要做的就是要把托卡马克内的温度逐渐升高至三亿度,测试这个托卡马克是否能承受这么高的温度以及是否会有高能粒子穿透屏蔽层导致辐射。
氮等离子不会产生聚变,但在三亿度的高温下,几乎所有物质都会失去电子,出现极强的放射性。
同时,如此高温的等离子体,也会变得更加不稳定,对托卡马克的磁约束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方豫的生命本质已经提升到了碳基生物的顶点,放射性对他的DNA已经基本造不成损伤,并不担心辐射,主要还是担心身上沾上辐射后回到蓝星影响周围的人。
重新开机后,托卡马克又迅速升温至十八万度以上,等离子体重新形成。
所不同的是,这一次设备内的加热方式不只是电流加热一种,托卡马克内部集成的射频加热器和高频微波发生器同时开始对等离子体进行加热,等离子体的温度也快速提升,不过几十秒的时间,等离子体温度就已经来到五千万度以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