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都来书库 > 太子死在我辖区,怎么办?造反吧 > 第241章 终章

第241章 终章

第241章 终章 (第1/2页)

宣武三年。
  
  李钦坐在自己的龙椅上,处理着每天的政务。
  
  而李如文和李如武,也是跟在他的两旁观政。
  
  这段时间,朝廷里面的大臣们,一直都上书请求他册立太子。
  
  毕竟虽然他年轻,但是太子之位空悬,可对国家可不是什么好事。
  
  此时关于太子之位的争吵中,主要说的是李如文和李如武两人。
  
  毕竟两人的身份可是嫡长子和嫡次子,虽然李钦对于那个自己真正看着长大的第一个儿子,三子李如慈的感情多一些。
  
  但是他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身份。
  
  李如慈的身份和势力都不可能和李如文和李如武相比。
  
  从身份上,李如慈是庶子,而李如文和李如武是嫡子。
  
  从长幼尊卑上,李如文和李如武是兄长,而李如慈是弟弟。
  
  而且还有一点,那就是娘家势力。
  
  自己的后宫里面,放眼望去,您看看哪个是可以和庄萧玉比的。
  
  要知道,庄萧玉可从辽东就是正妻了。
  
  她可以成为原主父亲给原主挑选的妻子,她们家的势力在辽东也是不小的。
  
  自己最核心的辽东班底里面,很多都和庄萧玉家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大家私下相互联姻,那真是,嗨。
  
  不说别人,就说自己的心腹齐独尘,他的母亲就是庄萧玉的姨妈,张横槊的长子就和庄萧玉的小堂妹定了亲。
  
  还有独孤玉,他在宣府立下功劳后不久,他就迎娶了一位庄家的女子为妻,正是庄萧玉的堂侄女。
  
  更不需要说下面那些有的没的将领们了。
  
  那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啊。
  
  这么庞大的势力,那可都是隐形的嫡子一党的。
  
  自己要是强行推动立庶子,那可绝对就是一场政治地震啊。
  
  因为传统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李如慈是哪点都不沾啊。
  
  他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母家的势力,恩,可以说被自己扫的很干净,什么都没有。
  
  他想接手,除非他上面的那李如文和李如武没了。
  
  没有了嫡子,同时他上面也没有了长兄。
  
  他就可以以庶长子的身份参与竞争了。
  
  不过未来的事情,谁又说的准呢。
  
  自己少说可以再活个几十年,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李钦扫了在自己旁边观政的李如文和李如武,微微摇了摇头。
  
  随后看着手上,从南方传来的紧急军情。
  
  这是闽地洪承筹送来的,他在上面汇报,经过了他数年的征伐,闽地终于被拿下了。
  
  闽地的郑氏政权彻底的覆灭了。
  
  昔日大吴的直属领地,都彻底入手。
  
  李钦最后就在这份奏疏上,写下了自己的批红。
  
  经过了这段时间对闽地的情报总结,闽地被洪承筹一点点磨下来是迟早的事情。
  
  随后李钦批示,洪承筹平定闽地有功,召京师受赏。
  
  在写完了这个批示后,李钦也是冷冷一笑,来了京师,你就不要想回去了。
  
  他手里面的军队,虽然这段时间招募了一些,但是骨干还是西北的老兵。
  
  他们的家眷可都是在自己的手上呢。
  
  他手里真正听命的亲兵家丁,根本就不可能支撑他和自己对抗。
  
  现在闽地问题解决了,是时候彻底解决藩王的问题了。
  
  在大同,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拉拢和分化,姜乡阳的部下们不少都被他收买拉拢了。
  
  而在河南,李弘济的军队大部分腐化的已经没有什么战斗力了。
  
  这两个人都是可以轻易解决的,只要他们两个解决了。
  
  南方的那两个藩王,也完全可以一同带走。
  
  接下来可以启动对他们这些藩王的计划。
  
  宣武四年初。
  
  随着一封从大同来的奏疏,轰动了朝堂。
  
  姜乡阳的副将告发大同郡王姜乡阳联合洛阳郡王李弘济谋反。
  
  随后就是身为皇帝的李钦震怒,召两人进京询问。
  
  而两人因为恐惧,拒绝进京,随后李钦派兵讨伐。
  
  两人起兵反叛。
  
  宣武四年末,被重重包围的大同城内,发生了兵变,姜乡阳兄弟几人被杀。
  
  随后大同被平定。
  
  同年,在黄河以南的平原上,完颜衮率领的女真骑兵,从两翼冲溃了李弘济的军阵。
  
  李弘济带残部逃亡,完颜衮一路尾随追杀。
  
  宣武五年初,走投无路的李弘济,准备带仅存的部队,前往巴蜀,投奔刘寺修。
  
  在途中被祖之陇的军队截杀。
  
  宣武五年末,面对大同姜乡阳和河南李弘济的败亡,江西的金虎府深感担忧。
  
  最后联合巴蜀的刘寺修,准备一同起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