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都来书库 > 覆秦 > 第130章 :左车献谋

第130章 :左车献谋

第130章 :左车献谋 (第2/2页)

又听闻他是吴广特地让曹季邀请来的,哪里敢怠慢,连忙请入府中,命人端上蔬果饮品以招待。
  
  待到主客坐定,舒欣这才肃然道:“当年武安君数破秦人,杀桓齮,败王翦,乃世之名将。李君为武安之后,不知有何策教导吾等?”
  
  “舒君客气了,左车安敢言教导二字。只是受吴王征召而来,又闻秦军压境,欲攻我赵地,吾不愿赵地再受秦军蹂躏,故有些许言语,还望舒君闻之。”
  
  李左车说话彬彬有礼,一番寒暄之后,他径直道:“秦军势大,今已兵进上党。以其将王离之能,二十万之众,早晚至于邯郸境内。我见舒君这两日命人修缮城池,可是吴王欲借助邯郸坚城与秦军战乎?”
  
  舒欣点头道:“邯郸以南,无大城可守,怕是扛不住秦军进攻。故而先修缮城池,以作防备。”
  
  李左车摇头道:“邯郸以南虽无大城,但不是没有险阻可守。”
  
  舒欣道:“李君是言漳水乎?此水确为险阻,然其不如大河,随季节而变,待到枯水之时,秦军很容易就能渡漳水北上。此等险阻不可久依。”
  
  吴广军自然会在南部对秦军进行阻击,可河北平原无险可守,最后怕是还得退回邯郸,依靠城池相战。
  
  所以修缮邯郸城防是必要之事。
  
  “非也,吾所言险阻,乃是赵之长城!”
  
  李左车声音低沉,但很有力量。
  
  赵之长城?
  
  舒欣听得发怔,疑惑道:“可是秦并天下后,皇帝不是拆了关塞吗?赵国长城早已失去防御能力。”
  
  赵国的主要长城有两条,一条是北境长城,用于抵挡北方草原的胡人。
  
  另一条则是南长城,其位于漳水、滏水之间,在赵肃侯时代就开始修建。
  
  赵武灵王所谓“我先王因世之变,以长南藩之地,属阻漳滏之险,立长城。”
  
  这条长城一开始是赵人用于防御魏国的,后来秦国强大后,又肩负起防秦的重任,在秦赵多次战争中,这条长城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只是秦始皇统一后,拆除各地关塞,这些内地长城也就失去了防御能力。
  
  李左车抚须而笑:“拆了,那再重建便是。皇帝拆除长城关塞,可墙垣大体未损,若是征召大量民夫重新修筑,要不了多少时间。”
  
  “秦军势大,可邯郸之前尚有河内、上党二郡,足以挡住他们一些时日,纵使逼近也有漳水为阻。趁着这段时间重新修建关塞,便可再度发挥赵长城的作用。”
  
  舒欣听得眼前一亮。
  
  是了。
  
  秦始皇帝虽然下令拆毁各地关塞,但赵国的南长城足有四五百里长,在这短短十多年的时间里怎么可能全部拆光。
  
  官府只是毁掉各交通要道,对于大部分的墙体都是没有动的。
  
  毕竟秦统一后就开始修驰道、灵渠、帝陵等大工程,北方还连了一条万里长城出来。天下男子就那么多,大家都在被各种大工程役使,哪有多余的力量去各处野地拆毁一条几百里长的墙垣。
  
  在长城主体没有毁坏的情况下,他们只需抓紧时间将被拆毁的关塞重新修筑,便可如李左车所言发挥出这条赵南长城的作用。
  
  而吴广和舒欣等人之所以没有想到此事,一来是秦始皇拆毁关隘,导致长城无防御力的念头先入为主。
  
  二来他们都是外来者,对于赵地情况不熟悉,哪知道赵长城剩了多少,自然就不会想到这个点。
  
  历史上面对王离率领秦军进攻,赵国内部则是先搞起了内讧,自相残杀,连赵王武臣都被杀了全家,没有多余的时间和力量来修筑长城。所以秦军北上,赵国连邯郸都保不住,只能退到巨鹿固守。
  
  现在河北一统,吴广军内部稳定,又有上党、河内两郡挡在最前面给他们争取时间,确实有足够的力量去重修南长城。
  
  “李君此策甚好,我立刻派人去勘探长城情况,同时派使者北上禀报吴王。”
  
  舒欣立刻答应下来。
  
  如果长城的勘探情况支持短时间内重新修建,那么对他们来说,就将多出一道抵挡秦军的险阻,乃是真正的大利之事。
  
  见舒欣应下,李左车也露出了微笑。
  
  他是李牧之后,对于秦军肯定是没有任何好感的。
  
  只要与秦军作战,李左车都会尽全力帮忙。
  
  只是他心中也不免有些好奇。
  
  “吾大父虽有威名,但自下两代皆无名声,这吴王为何要特意派人寻我?”
  
  ……
  
  舒欣这边得到李左车建议,十分高兴。
  
  一边修缮邯郸城池,一边派人勘探长城情况和向吴广禀报。
  
  而在邯郸以西的上党郡长子城的城墙上。
  
  作为一军主将的陈馀,就没有那么高兴了。
  
  他眺望北方,那里天空昏暗,他紧绷的脸上找不出一丝笑容。
  
  王离大军南下,他陈馀就是第一个目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